课前准备习惯培养:首先表扬同学们,上场安静有秩序,这是进入公共场所的好习惯。检查课前准备:书在上,本在下,放在课桌左上角,铅笔放在笔槽中,橡皮放在笔槽旁边。准备好了吗?上课!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,认识“秋”
1.课前积累习惯培养
每天背诵三字经,这是积累的好习惯。今天背诵的这部分三字经,告诉我们,从小若是不好好学习,长大了将一事无成。所以,我们要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。
2、导入:(起立发言习惯、完整回答问题习惯、读课题习惯、生活中识字习惯培养)
同学们,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?现在是什么季节?(规范站姿:起立时,左脚迅速向左跨出一步,身体站直,双手放在裤子两边,回答问题声音响亮,这是回答问题的好习惯)
这节课,我们学习的课文,题目就叫《秋天》齐读课题:第一课 秋天
仔细观察“秋”字,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?左边是禾,右边是火,我们可以直接说“禾火秋”,还编个儿歌记住它:禾姑娘遇到了火姑娘,变成了秋姑娘。你能帮“秋”找个朋友,组个词吗?(生活识字习惯培养)
老师在日历上也发现了秋,看,这是“立秋”这是“秋分”,这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,中秋。其实,不但日历上有字,生活中到处都有很多字,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。这节课,我们就走进秋天这篇课文,看看通过这篇课文,你能和哪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。
二、朗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扫除阅读障碍
1、看目录习惯
要想快速的找到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好办法?(目录)
翻开目录找一找,秋天这篇课文在课本哪一页?(看目录,是迅速找到课文的好办法)课本翻到54页(表扬翻到坐好的同学,翻书迅速,好习惯)
2、听读习惯培养
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,注意左手平放按书,右手食指指字,老师读到哪儿,你要指到哪儿。同时想想,课文讲了秋天的什么?准备好了吗?小手定位,身子坐直!
老师点评学生听的怎么样。(老师发现,大部分做到了小手指字,认真倾听,这是听读的好习惯,个别同学听的入了迷,忘了指字,下次要注意哦!)
3.认识“气、树、叶”和木字旁、口字旁(字源识字、归类学习习惯渗透)
课文都讲了秋天的什么?(举手时,五指并拢,手臂伸直,这是举手的好习惯)
生:天气、树叶、天空、大雁
生说完,师张贴词条在黑板上。
气:介绍“气”的演变(现代汉字讲究的是方方正正,预示着做人也要堂堂正正,所以变成了这样)、组词、贴字
树:组词
师出示:松树、柏树、梧桐树。这是什么树?
仔细观察这些字,你发现了什么?
(左边都有个木)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认识的新偏旁,叫做木字旁。
课件演示木字旁的动态变化,发现木字变成木字旁的变化
叶:这个字也有一个新偏旁,就是左边的口,猜猜叫什么?口字旁(偏旁在左叫做旁,口字旁)
叶:这个字读?是由哪两个以前学过的字组成的?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它。秋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。
总结:以后学习的很多字,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过的字组成,我们就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它。
“树叶”这两个字宝宝合起来组成了一个词语,叫——树叶。
三、学习第一自然段,读好轻声和节奏,认识生字“了、片”,背诵第一自然段(朗读习惯培养)
看屏幕,秋天天气凉了,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?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叶子,那都是从树上?落下来的。
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?谁能读读这句话?(读的准确吗?第一次就能读的一字不错,掌声送给他?)
你们也会读吗?一起试试。起!(读的这么熟练,大家一定提前预习,读了很多遍了吧?看来,提前预习,多读几遍,是个学习的好习惯,同学们以后要继续坚持这个好习惯)
再看,这句话里面有三处读轻声,(看屏幕)“凉了、黄了、叶子”轻声字读的时候注意什么?前面响亮,后面轻而短,跟我读,谁来读?
老师读前面的景物,你们读后面的变化,师生配合读。
交换再读。(师加上手势,最后放慢速度)
你觉得树叶是很快的落下来,还是慢慢的落下来?那最后这里就应该读的慢一点,让人感受到树叶飘落的样子。
读书的时候,还要注意把一个词语连起来读,词语和词语中间,可以稍停顿。老师加手势领读。
这是多少片叶子落下来?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很多?
一片片就是很多片,那一个怎样变多?一条怎样变多?一只怎样变多?
创设情境背诵第一自然段:
配乐欣赏落叶图:秋天来了,天气凉了,树叶黄了,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,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;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叶子,远远望去,秋天就像个金黄的世界。美吗?能读出这种美吗?指名读
变成这样,还会说吗?(齐读)
能想象着画面,把这段话说下来吗?全体起立,面向下面的老师站好,头正、身直,面带微笑,秋天的落叶是什么样的?让我们说给在座的老师们听。
听了你们的朗读,我仿佛看到了树叶飘落的样子。读书就要这样,不但把字读准,还要读出节奏,读出画面。
四、检查识字
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,你有没有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呢?
生字读三遍(师贴生读)
同桌检查:同桌两人相互读一遍,如果还有不认识的,你就是同桌的小老师,负责把他教会,都读完了,用坐姿告诉老师。
五、学写生字“了、子”。(书写习惯培养)
1.生字宝宝中,有两个长得特别像。“了、子”
2.学习“了”字的书写。
(1)“了”的笔顺、笔画名称、占格。
(2)教师范写“了”
(3)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、书写“了”
(4)“子”观察与“了”的不同,指导书写。
(5)评价、修改
(习惯培养:拿笔要注意,食指拇指(生:捏着),三指四指(生:托着),小指在后(生:藏着),笔尖向前(生:斜着),笔杆向后(生:躺着)。
写字要注意,班长:头正起,头正身直脚放平,生:一尺一寸和一拳,头顶橡皮不乱动。边说边做,说完开始写字)
六、模仿表达(表达习惯培养)
(拍手提醒学生坐好。师:***,生:***,反复三次,都要坐好)
今天,我们学习了《秋天》这篇课文,知道“秋天来了,天气凉了。秋天来了,树叶黄了”秋天来了,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呢?请你用“秋天来了,什么怎么了?”说句话
(配图辅助)
秋天来了,天气凉了
秋天来了,树叶黄了
秋天来了,( )
秋天来了,( )
……
(规范说话要完整)
七、拓展小结
其实秋天,还有很多变化,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,用“秋天来了,什么怎么了?”这样的句式,练习说话,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。
|